在红军城南郊的五一村,一名乌军士兵向俄军无人机举起双手,示意投降。 然而,这一举动很快被亚速营的无人机飞手和狙击手发现。
尽管俄军无人机试图干扰,这名士兵最终还是被亚速营的无人机投下的炸弹炸死。
这一事件发生在俄乌双方争夺红军城(俄方对波克罗夫斯克的称呼)的激烈战斗中。
俄罗斯国防部关于8月份的战场总结报告显示,乌军在红军城北部的反攻行动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仍由俄军控制。
乌克兰在红军城北部新经济镇方向为期两周的反攻以失败告终,部队在俄军炮火追击下向西撤退。
与此同时,俄军控制了红军城西南部的乌达奇涅村,这座防御要塞的失守意味着俄军获得了第二条通往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攻击路径。
9月1日,在红军城包围圈北部,俄军突击部队在进入季米特洛夫时遭遇乌军猛烈阻击。
由于人员伤亡和装备损失较大,俄军被迫撤出季米特洛夫北部市区。 同一天,俄军对红军城市区中心地带的进攻也遇到顽强抵抗,双方爆发血腥巷战。
在多布罗皮利亚突出部的反攻行动失败后,乌克兰第12亚速独立突击旅2营和第14亚速旅3营的主力被调往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
这些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指挥和督战,其次才是参与防御反击。
当前在红军城和季米特洛夫防御的几个乌军杂牌旅,人员只有正常编制的30%左右,而且士气低落。
欧洲媒体分析文章担心,在俄军对红军城发动总攻时,这些部队可能会迅速崩溃。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西尔斯基采取了亚速营当督战队的做法,用枪口顶着前线乌军的后背,让他们不敢后退一步,只能死战到底。
这种战术在之前的战斗中也曾使用过。
俄乌两军目前仍在波克罗夫斯克市区激战,围绕坚固建筑物和防御工事展开拉锯式争夺战。
俄军使用空地火力打击乌军顽固堡垒,城市中到处是剧烈爆炸和血肉横飞的场景。
有俄罗斯军事博主指出,俄军可能错过了最佳攻城机会。 8月初,俄军突击队利用矿井巷道渗透到红军城中心时,城内乌军的防御兵力不足。
而现在,外围的乌军已经补充进来,还包括第12亚速突击旅等乌克兰精锐部队,使攻城难度和代价都上升了一个层级。
红军城是顿涅茨克州的交通枢纽,被视为乌军后勤补给线的生命线。
若俄军能够控制此地,不仅能有效切断乌军在东部的补给,还可能为后续军事行动创造条件。
这座距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仅25公里的要塞,是顿涅茨克州西部最后一座乌克兰掌控的重镇。
控制此地相当于拿到打开乌东大门的钥匙,俄军便能直取M04国际公路,彻底切断乌军西侧补给线。
城市地下还埋藏着乌克兰最后一座“K”级稀有焦炭矿。
战前乌克兰90%焦炭需求依赖此地供应,钢铁产能直接关乎装甲车、坦克生产线的生死。 失去这些矿藏将使国家冶金业损失60%产能。
俄军此次为攻占红军城集结了约十一万主力部队,除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外,在南部扎波罗热出现装甲纵队,苏梅方向秘密调动援军,甚至在库尔斯克战区还牵制着大量兵力。
在美俄阿拉斯加元首峰会前,俄军一度取得优势,特种部队甚至短暂进入波克罗夫斯克市中心。
但峰会结束后,乌军展开强力反攻,宣称歼灭了六百余名俄军特种兵,并完全收复失地。
红军城经过近一年的战争,当地居民绝大多数已经转移,城内只剩下不愿意转移的老弱病残约4000人。 乌克兰内部曾有声音认为,红军城守军应该撤离到西部地区。
俄军采用“旋转木马”战术,通过炮火、装甲车攻击与滑翔炸弹空投交替进行,以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摧毁乌军阵地。
这种战术在城市战中效果显著,迫使乌军只能依托高层建筑进行顽强防御。
与此同时,俄军在红军城北部的米尔诺格勒地区摧毁了乌军的弹药库,这进一步削弱了乌克兰的补给能力。 红军城的失守几乎成为时间问题。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仍在积极寻求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以维持战场上的抵抗能力。
美国和北约国家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和情报支持,这使得乌军在某些战线上仍具备一定的反击能力。
股票配资十倍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